徐克,你负我啊!
整部电影除了郭靖在寻找黄蓉,就是黄蓉在寻找郭靖,没有任何侠气,只有男欢女爱和儿女私情
整部电影除了郭靖在寻找黄蓉,就是黄蓉在寻找郭靖,没有任何侠气,只有男欢女爱和儿女私情
春节档前,有媒体来问“最想看的三部电影”,我把《射雕英雄传·侠之大者》排在第一。理由是这样的:这部电影的卖点,在于视听效果(徐克)+武侠情怀(金庸)+当红小生(肖战)。而“侠之大者”,正是金庸之笔不同于一般网络写手、仙侠古偶的关键所在。
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的预告出来时,多少金庸迷和武侠片爱好者热血沸腾,徐克出手,又有经典 IP 加持,本该是武侠迷们的狂欢盛宴,结果却让人有点“大跌眼镜”。
当"徐克+射雕英雄传"的组合被投映在电影银幕上时,武侠影迷集体陷入迷狂。这位怪才导演,似乎注定要与金庸宇宙碰撞出最璀璨的火花。但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的成片效果,却像一记裹着绸缎的重拳,在击碎所有期待的同时,将徐克电影宇宙的致命缺陷暴露无遗。这部作品不仅失去
假期过去大半,春节档票房之战的格局渐渐明朗。大IP、大导演再加上顶流明星打造的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,曾在预售阶段破3亿元断层领跑,却在上映后高开低走,票房与口碑表现都颇为尴尬。
徐克导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武侠迷,在他的导演生涯里,曾经好几次把武侠小说拍成电影,搬上大银幕。
今年春节档可真是热闹非凡!原本以为集齐了金庸的国民级IP、徐克“武侠鬼才”的金字招牌,还有肖战这顶流的号召力,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(简称《侠之大者》)妥妥是要横扫春节档的节奏。
真正去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并不是很多,也正是考虑到这部电影并不是特别受欢迎,所以很多电影院给这部电影的排档也屈指可数。
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中,我们的生活忙碌而平淡,侠客的身影似乎已成为遥远的记忆。但徐克,这位执着的武侠电影大师,再次用镜头为我们打开了那扇通往武侠世界的大门。当熟悉的《铁血丹心》旋律响起,胸中涌起的浪潮,是我们对武侠的热爱与情怀的苏醒。
总结一下,大概是肖战的粉丝、追溯情怀和看电影只看大场面的观众认为不错;批评者则吐槽电影前面一大半是郭靖找黄蓉、黄蓉找郭靖的二人转,后面一小半是欧阳锋的魔幻攻击加郭靖嘴炮就能拦下成吉思汗,以及其它种种莫名其妙的情节。甚至有影评搞笑称:本片讲述了民族英雄欧阳锋只身
春节档上映几天,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的口碑稳了。有人说“这才是武侠片该有的样子”,也有人感慨“徐克这次真的玩大了”。从观众的反馈来看,这部电影不仅让武侠迷直呼过瘾,还成功圈粉了一大批普通观众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,这部电影到底凭什么让观众这么上头?
时隔 32 年,导演徐克再次操刀金庸经典,将《射雕英雄传》中的第 34-40 章改编成今年的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,上映当天不到 25 个小时票房已超 1 亿,截至 1 月 31 日零点,票房已破 4 亿。
2025年春节,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正式在大银幕上播出了。精彩的打斗、丰满的人物、绝美的画面,每一个元素都让人回味无穷。但是,最让人动容的还是其中女性角色的刻画。徐克导演把女性角色从配角席拉到舞台中央,黄蓉、华筝、李萍,她们在射雕构筑的武侠世界里活出了她们
2025年春节档,一部备受期待的大片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上映了。这部由著名导演徐克执导、顶流明星肖战主演的影片,在预售阶段表现亮眼,预售票房高达3.5亿。然而,上映后却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重滑铁卢,最终亏损超3亿,成为春节档最惨淡的影片之一。这一事件引发了
也就是郭靖的名字,含义是勿忘「靖康之耻」。北宋与辽朝对峙百余念,没想到辽被后来崛起的金给灭了,随后「靖康之耻」发生,标志着北宋的灭亡。郭啸天和丘处机因此给郭靖、杨康取名「靖康」。
在所有金庸的小说中,《射雕英雄传》应该是被改编得最多的版本之一。书中郭靖和黄蓉的爱情以及郭靖在面对蒙古、大金进犯南宋边境时表现出来的浩然之气,让无数读者津津乐道。由徐克执导,肖战和庄达菲等主演的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大年初一跟观众见面,当片中《铁血丹心》和《
据网络平台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(1月31日),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(含点映及预售)破40亿,单日票房突破10亿的话题也冲上热搜。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等六部热门电影各具燃力,在 2024年整年院线低迷的情况下,2025春节档的市场爆发力点燃了观众的观影热情,也提振
都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,对于金庸迷来说,83版《射雕英雄传》的经典也让大家对徐克导演的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充满了较高的期待。这从1月28日影片预售票房突破3.34亿就可以看得出《射雕英雄传》这一经典IP的号召力。
80和90后,虽是看着金庸IP改编影视剧长大的人,却鲜少能在大银幕上一睹金庸武侠的风采。
看完期待已久的《射雕英雄传:侠之大者》,对于金庸迷来说,应该算是一次相当满意的观影体验。这或许是徐克最贴合原著故事和精神的一次改编,也是他最能展现驾驭复杂剧本能力的一次作品。